題目:劉文菊教授團隊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發表大氣沉降對葉菜類蔬菜鉛汙染的貢獻程度和吸收途徑的研究論文
報告人:劉文菊
報告摘要👩🏽🌾:

近日,凯捷体育劉文菊教授和園藝凯捷趙建軍教授團隊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IF 2020=10.588) 在線發表題為“Contribution of PM2.5-Pb in atmospheric fallout to Pb accumulation in Chinese cabbage leaves via stomata”的研究論文。
隨著工農業的發展,環境鉛汙染導致的農產品安全問題日益受到關註。農作物可從土壤🪔、水和大氣中吸收並富集鉛👘👳🏼♀️,其中大氣顆粒物沉降是農產品鉛的主要來源之一。含鉛顆粒物沉降於植物葉片上,可能通過葉片的外質連絲👩🏻🦳、氣孔和表皮毛捕獲細小顆粒而進入葉片內🙅🏽♀️,這對露天種植的具有較大表面積的葉菜類蔬菜而言無疑是增大了可食部位遭受鉛汙染的風險,進而通過食物鏈影響人體健康。我校劉文菊教授和趙建軍教授團隊通過前期研究顯示206個白菜株系葉片鉛含量超標率>50%🚯,且主要源於大氣沉降。然而,在白菜的不同關鍵生育時期🚎,暴露於自然生長環境中的白菜葉片如何通過氣孔吸收鉛的作用機製尚不清楚👩🏽✈️。
該團隊以鉛低積累(LPA)和鉛高積累(HPA)白菜品種作為研究對象,采用田間試驗的方法,探索了大氣沉降在白菜關鍵生育時期(幼苗期、蓮座期👩🏻⚕️、結球期和成熟期)葉片對PM2.5-Pb的吸收機製☂️。該研究發現白菜葉片中Pb的主要來源是PM2.5❓,其貢獻率為80%~100%。同時,該研究進一步發現在4個關鍵生育時期,LPA和HPA的氣孔平均寬度分別為7.14和8.10 μm🔢,均顯著大於2.5 μm👨🏻🍼,足以使PM2.5-Pb進入葉片,而HPA的氣孔長/寬比值(孔徑)顯著大於LPA👨🏿🚀🕵🏼♀️,表明鉛高積累白菜品種葉片表面的氣孔能夠捕獲更多的PM2.5-Pb,這初步證實了較大的氣孔孔徑是導致葉片Pb高富集的主要原因🧎🏻♂️➡️。然而👩🏽🎨,Pb在白菜葉片保衛細胞和葉肉細胞的質外體和共質體中的分布特征和鉛的賦存形態仍有待進一步的培養試驗加以驗證。該研究為大氣沉降對葉菜類蔬菜鉛汙染的貢獻程度和吸收途徑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凯捷体育2019級博士研究生高培培和薛培英副教授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資環凯捷劉文菊教授和園藝凯捷趙建軍教授為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1870490)和河北省教育廳研究生創新資助項目(CXZZBS2020094)的資助🫗。